這台 OWC Thunderbolt Go Dock 是一台在使用情境和設計上革命性的 Thunderbolt Dock。過去 Enter 也曾提出對 Dock 未來產品的一些看法,如今 OWC 這台 Go Dock 達到了其中一些期望,因此對這台機器格外有共鳴。這台新機在 I/O 規格上沒有特別凸出之處,甚至價格也比 OWC 自家另一款支援 Thunderbolt 4 規格的 Dock 還多 40%,那麼在這些條件下,你會怎麼選擇呢?
盒裝一如繼往的經典背景和排版,產品名稱為 OWC Thunderbolt Go Dock,副標題 11-Prot Desktop and Mobile Docking Solution。
OWC Thunderbolt Do Dock 整個包裝的重量約 1,371g。產品圖案下方標示了三個產品特色:Go Connect、Go Anywhere、Go Lighter。
拿出產品,可以感覺到 Go Dock 比以往使用過的 Dock 還要重。這是因為其內建了電源供應器,因此圖中可以看到機器右側並不是使用直流電的電源接頭,而是使用交流電的 C8 母座。
Go Dock 寬度介於 Apple MacBook Air M2 寬邊與窄邊之間。平躺擺放,Go Dock 寬度約 240mm,深度 92.28 mm,厚度 35.06mm,置於桌面厚度 37.22mm(包含腳墊)。
OWC Thunderbolt Go Dock 機身重量約 935.5g。
相較以往使用過的 Thunderbolt Dock,這台 Go Dock 936g 是所有競品中最重的。比第二名 AKiTiO Thunder3 Dock Pro 的 779g 還重上 156g。但 Go Dock 內建電源,若將所有競品 Dock 和 PSU 的重量加總,重量只比 noda 和 CalDigit 重量多一點點。
先前就期望 Dock 能與電源供應器合而為一,看到 OWC Thunderbolt Go Dock 實現了量產款式,因此對這款產品產生不少共鳴。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感覺少了一個電源供應器,可能是對外出攜帶更方便。我個人觀察認為,現在比較少人會有需求將 Thunderbolt Dock 外出使用。但對於有攜帶需求的人來說,就是不錯的加分。
假如未來工作遇到需要外出使用 Thunderbolt Dock 的情況,我會第一個考慮這台 Go Dock。使用 C7 電源線的通用性很高,也跟許多相機電池充電器的線通用,只要不要離開文明太遠,基本上都買得到這種線。
以目前個人在室內辦公,桌上使用的場景來說,我覺得少一顆外接的電源供應器,對於將 Dock 放在主機背後有限的空間來說是一個優勢。除了本身少一顆幾乎跟 Dock 本體一樣大的電源,也間接等於少了一條線。再加上我額外將其作為直立使用,在桌面上的投影面積極小。C7 的電源線也可以自由選擇通直線還是 L Shape 接頭,在理線上是很大的幫助。
目前 OWC Thunderbolt Go Dock 價格是 $11,550(USD299.99),比 OWC 11-Port Thunderbolt Dock $8,250(USD229.99)多 $3,300,相當於是 40% 的價差。在 I/O 差不多、保固兩年相同的情況下,我覺得大多數人應該會省下這個金額,買便宜款。如果是有明確外出使用需求、喜歡二合一設計或是喜歡這 Go Dock 外觀的使用者,我也覺得在經過判斷後會比較難選擇。畢竟現在 $10,000 以下的 Thunderbolt Dock 選擇性很多,若 Go Dock 促銷後可以降到萬元內競爭,在我的選擇天秤上就會更傾向 Go Dock。
目前除了 OWC 將電源供應器整合進 Dock 本身,市場上還可以找到其他品牌在 Dock 的電源型態上做文章,是將電池融入 Dock 當中。其實從上面拆解可以看到,電源供應器本身可以做到非常小顆,真的沒有必要一大顆掛在外面。雖然說外接的電源未來有可更換性,而 Go Dock 可能就失去這個彈性。但我覺得電源要壞掉的機會不高,希望未來 OWC 可以延續這個產品線,在下一代 Thunderbolt 5 也推出電源供應器與 Dock 一體的機種。